Hidden Agenda 又面臨被迫遷 香港獨立音樂的末路?
音樂文化的推廣,不只是靠錢的,而是靠社會給予空間才能發揮。


常常有人說,香港沒有樂壇、沒有音樂,只有娛樂圈。但其實香港樂壇是存在的,問題是,只留意主流 Pop Songs 的大家,有沒有興趣去知更多、去 Support 更多。
大家可能都在期待一年一度的所謂的大型音樂節,去打卡、「去威去型」,但位於香港觀塘工廈區的獨立音樂表演場地(Live House) Hidden Agenda,早於 2009 年在第一個工廈單位開始,每個星期每個月,都為大家推介真正香港人玩的音樂,有 Metal、有 Electronic、有 Shoegazing 也有 Experimental,還會邀請世界各地包括台灣和內地的樂隊來港演出,讓香港人知道世界有多大。現址已經是 Hidden Agenda 第三個租用的場地,但最近又收到地政總署寄來的信件,指 Hidden Agenda 租用的單位用途不符合政府租契。從來容不下小眾文化的香港,現正面臨連一個可以包攬不同風格獨立音樂的小小空間都要消失的危機。
HYPEBEAST 就此事走訪了 Hidden Agenda,和創辦人之一阿和對話,他勢頭一句:「當政府拿著 6、70 年代的工廈條款,去規範 21 世紀工廈的用途時,除了說一句『究竟想怎樣?』之外,都不知有何辦法了。」他指的有著 40 年歷史的工廈條款,是「不容許工廈有娛樂、拍攝場地的用途」。「40 年前的條款還是否合適呢?現在大部份香港工廈已經丟空,政府官員又說甚麼要活化工廈,利用工廈發展文化創意,我們就正正在做啊!但看看現在我們遇到的問題?」他們現在除了等業主正式勸退他們外,仍未曾想到辦法可以一直留在原址。「我們當然有去找其他地方,但商廈的租金,真不可能負擔得到。我真的不明白,為何不給我們一點點空間。」
對話去到這裡,已轉移到了整個香港社會文化風氣,阿和說:「香港人有種奇怪的特質,受眾很怕接受新事物,搞手們又驚新東西不能為他們帶來即時益處,一些人走來想我們推介樂隊給他們 Promote、到其他地方演出,我說了名字後,他們又不認識,還要嫌我們開的價錢貴啊!所以大家就只是看那幾隊較多人認識的樂隊,看到膩也不能停,但其實香港是有很多很有質素的樂隊的,只是大家未有真正放心思去聆聽罷了。文化?對很多人來說,有利可圖的才是創意文化。但不要忘記,在香港最艱難的時刻,甚麼沙士、金融風暴時期,我們一班文化人都沒有問過政府拿一分一毫,去開展香港的創意文化,現在認為好景一點,就覺得我們是『阻住地球轉』嗎?」
阿和又說,今次不是要甚麼樂隊樂手站出來遊行抗議甚麼的,只是希望他們遇到這些問題時,不要感到害怕,他說:「我知道很多搞手不想被點名為『不聽話的人』,但其實,大家肯團結就沒有甚麼好怕的。」阿和最後說,現時最急切的是要政府明白他們的出發點 - 只希望可以提供到一個地方讓喜歡獨立音樂文化的人聚在一起交流的機會。
文化,在一個社會上,未致於令恆生指數飛彈上三萬多點,但仍是有著重要的地位,它代表了一個真實的香港,也是城市的核心價值。這些問題不只關乎這個圈子的,而是香港人肯不肯跳出 Comfort Zone, 沒錯是需要勇氣的,但相信靠著這份勇氣換來的都不會白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