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於亂世就有種責任」-《決命 13 分鐘》道出小人物與納綷軍的抗衡
即使是個平凡人,也有責任去做公義的事。
即使大家沒聽過 2004 年的《希特拉最後十二夜》(Downfall)這部戲,也總會看過以下這段片,大家用來作「內容萬能 Key」的惡搞,相信曾經笑得不亦樂乎。
這套戲的導演是 Oliver Hirschbiegel,當年電影一出,被很多影評狠批是同情希特拉和納綷德國;之後他拍下了《無恐不入》(The Invasion)和由 Naomi Watts 擔正的《Diana》-王妃載安娜的故事,《決命 13 分鐘》是他 11 年來第二套有關納綷德國的電影。《決命 13 分鐘》由真人真事改編,講述二戰時期一個平凡工匠/音樂人 Johann Georg Elser 面對納粹德軍令自己國家、令世界走向滅亡的時刻,決定用自己的知識及恆心,向希特拉「宣戰」,計劃一場秘密刺殺行動。
(電影劇照都參照了當年經典的一幕:August Landmesser 不向希特拉敬禮。)
(電影劇照都參照了當年經典的一幕:August Landmesser 不向希特拉敬禮。)
劇,又是不多透了(甚至你上維基已有詳細過程),電影最能諷剌到的是,人類在順服於極權統治之下,是會失去獨立思考能力,包括自己及周邊的所有人,從警察長 Arthur Nebe(他在 1944 年參與了另一經典叛變行動 Operation Valkyrie)及蓋世太保長官 Heinrich Müller 不相信 Elser 能以他自己對鐘錶機械、木工及煉金廠的知識來製造炸彈,認為「他一定有人指使」中可見一斑,直接些說,就是「聽話得太久,人也變蠢」。那份 Free Will 也煙消雲散。
這次的 115 分鐘的納粹題材電影,依舊令人對 60 多年前的歐洲看得不寒而慄,想像一下,真實情況一定是恐怖一億倍。但觀眾也可以將當年情景放到現在的社會、政權上,要記得,希特拉當年做的所有事都是「合法合情合理的」,而歷史的重演每每都在發生,十年前對你說社會正步向另一個納粹主義,你絕對會笑,但十年後的現在再對你說,相信你未必笑得出。
《決命 13 分鐘》已是 2015 年作品,但幸好香港有電影公司將之搬到銀幕。看看人家「生於亂世就有種責任」的完美描繪。
《決命 13 分鐘》
上映日期:12 月 8 日
影院:百老匯電影中心、Palacr IFC 及圓方 The Grand